很多媽媽從懷孕開始就會發現排便變得不順,生產後原以為會改善,卻常常反而變得更嚴重。這樣的情況不只讓人覺得不舒服,也會影響到身體的恢復和情緒。其實,不只是妳一個人會這樣,中醫和現代醫學都發現,產後便秘的原因其實很複雜,除了懷孕時留下的影響外,還和氣血不足、生活作息改變、甚至照顧寶寶的壓力有關。

文章目錄
懷孕為什麼會便祕?懷孕便秘的4大常見原因
1、懷孕激素上升
懷孕期間黃體素大量分泌,有助穩定胎兒,卻也會讓腸道蠕動變慢,導致排便延遲。
2、子宮壓迫腸道
隨著胎兒長大,子宮擴張壓迫腹腔與腸道,使腸道活動空間受限,排便困難。
3、活動量減少
為了安胎或避免身體不適,許多孕婦減少運動與日常活動,使腸道蠕動進一步下降。
4、水分攝取不足
孕吐、怕頻尿、身體不適等因素,常使孕婦水分攝取不足,導致糞便乾硬、不易排出。
產後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生產後身體進入調養階段,理應恢復順暢,但許多媽媽卻出現更嚴重的便秘。
1、氣血兩虛
生產耗損大量氣血,中醫稱之為「氣虛血虛」,體力與腸道動力皆大不如前,導致便意感降低、排便困難。
2、哺乳造成營養與水分流失
哺乳消耗大量營養與水分,若攝取不足,容易導致糞便乾硬。
3、情緒壓力、自律神經失調
育兒壓力、睡眠不足、情緒焦慮會使腸胃功能失衡,自律神經紊亂,影響腸道蠕動。
4、痔瘡或傷口導致排便恐懼
自然產後若有會陰傷口或痔瘡疼痛,媽媽可能不敢用力排便,反而形成惡性循環。
產後便祕怎麼辦?提供5大方法幫助解便祕!
1、高纖飲食與水分補充
每日攝取足夠的蔬果、全穀類與水分,有助於糞便成形與順利排出。
2、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散步、骨盆底運動(如凱格爾運動)能刺激腸道活動,幫助自然排便。
3、中醫調養體質
針對氣虛、血虛、肝鬱等不同體質,可透過中藥、針灸或穴道按摩進行個別調理,溫和改善便秘。
4、建立規律排便時間
每天固定時間如早餐後上廁所,幫助身體建立「排便反射」,逐漸恢復自然排便節律。
5、情緒管理與睡眠修復
照顧情緒、適當紓壓與爭取睡眠,有助自律神經平衡,是排便順暢不可忽視的一環。
產後便秘多久才會好?
產後便秘的恢復時間因人而異,取決於原本體質、產後生活調理、是否哺乳、情緒狀態等因素。
如果僅為氣血虛弱引起的功能型便秘,經過1~2週的飲食調整與生活規律,便能逐漸改善;但如果超過6週以上仍無改善,甚至有腹痛、腹脹、血便等現象,建議儘早尋求專業中醫或腸胃科醫師協助,排除其他病理性問題。
許多媽媽產後注重補奶與補身,卻忽略了腸道健康。其實,排便順不順,不僅影響代謝與氣色,也會影響情緒與整體恢復。理解便秘的成因,從飲食、作息、情緒到中醫調理全面照顧,才能真正從體內養好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