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秋乏是什麼?
進入秋天,您最近是否也覺得身體重重的、每天沒做甚麼事卻好疲倦、好像都提不起勁的感覺?除此之外可能還伴隨頭暈、頭脹痛、胃口不好、腹瀉、甚至起濕疹,這可能就是「秋乏症候群」所引起的症狀。
立秋之後,於長夏累積的「暑濕之氣」未完全排除,夏天殘留的暑濕之邪停留在身體容易讓人感到疲倦,濕氣最易傷脾,還會伴隨胃口不好、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加上秋氣主燥,燥熱之邪會耗氣傷陰,更加重疲倦無力等症狀。
秋乏有什麼徵兆?
入秋後日照時間漸減,容易使人的新陳代謝、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造成心情不美麗。西醫稱為「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好發於秋末和冬季。
中醫認為,秋天與肺相通,肺主氣,五行屬金,在情志為悲。故秋天容易釀成精神、情志性疾病,尤以抑鬱、失眠最為常見。
秋乏養生飲食建議
秋季飲合應以補氣養陰潤燥為主、並能健脾胃去濕,飲食調養應以清淡、清補、平補為宜。
- 多吃:補氣、滋陰潤燥的食物,例如:銀耳、木耳、百合、山藥、薏仁、蓮子、芝麻、杏仁
- 適量多飲溫開水,記得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水分,才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去除長夏殘留的暑濕
- 食療部分可以食用四神湯來健脾利濕
秋乏養生飲食禁忌
- 少吃:辛辣、烤炸的食物,不要過度飲酒,容易生內熱傷陰
- 也應該避免生冷食物及精緻澱粉甜食容易損傷脾胃,造成濕氣殘留體內
-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也提醒:「形寒寒飲則傷肺。」飲食上避免寒冷食物是肺臟養生之首要。
秋乏養生作息建議
黃帝內經說:「秋三月, 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 地氣以明, 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使志安寧, 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 使秋氣平, 無外其志, 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 養收之道也, 逆之則傷肺, 冬為然泄, 奉藏者少。」
- 早睡早起,不熬夜:秋季應當「早卧早起」,中醫角度,午夜 11 點到 1 點是膽經運行的時候,因此這個時候熟睡,能讓身體獲得充分休息。
- 平緩心神:注意收斂神志,即令情緒安寧
- 多曬太陽、適當運動
秋乏養生穴道推薦
加強去濕穴道
豐隆穴
- 位置:先找到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
- 作用:刺激氣血循環、健脾化濕,緩解便祕、消除水腫及肥胖
陰陵泉穴
-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內髁之下
- 作用:健脾去濕,消除水腫,治療膝蓋痛
提升免疫力穴道
足三里穴
- 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4指幅),脛骨前緣外一寸(1拇指橫寬)處,在脛骨前肌中
- 作用: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
合谷穴
-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 作用:止痛大穴,預防感冒、鼻塞、過敏,疏散風邪、清泄肺氣
提升陽氣穴道
百會穴
- 位置:頭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 作用:此穴是手足三陽、督脈及足厥陰眾多經脈之交會處,醒神開竅,升提人體的陽氣,紓緩疲勞
【你可能還會有興趣】